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推出監理沙盒,協助人工智慧的開發

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Datatilsynet日前宣布政府已提撥300萬克朗以啟動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開發提出良好的解決方案。挪威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類似構想的國家,英國資訊委員辦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ICO)於去年便針對資料保護設置監理沙盒,目前已有十家組織參與該監理沙盒試驗階段。而印度最近所提出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法草案也明文將監理沙盒納入其中,希望針對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設立一個監理沙盒,以鼓勵人工智慧、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或其他符合公共利益之新興科技的創新。

什麼是監理沙盒?

對於希望在政府監督下嘗試新產品,技術和服務的組織而言,監理沙盒是一個安全的測試環境。組織可以透過監理沙盒對相關法律規定有更多的瞭解,而主管機關也將對創新科技的技術有更多的認識,而可以輕鬆得識別風險或其他問題。

監理沙盒的目的?

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表示,監理沙盒總體目標是促進道德和負責任的人工智慧創新。人工智慧開發與實施的成功關鍵,取決於社會大眾對於系統的安全性、公平性與對個人資料的正確處理具有信心。儘管可能很多人認為隱私與創新是互斥的概念,然而恰恰相反,缺乏嚴格的隱私保護才會阻礙創新的腳步。因此,依照隱私保護法規開發人工智慧系統將有助於大眾對於該技術的信心。

監理沙盒中會發生什麼?

組織可以在監理沙盒框架內,接受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的指導以開發創新服務,監理沙盒不會賦予組織就資料保護法規的豁免,但能夠於項目開發階段中豁免相關執法措施。

監理沙盒將會開放予利用個人資料開發創新產品與服務的企業,且必須證明其產品與服務具有公共利益。

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表示,企業透過參與監理沙盒,將可以瞭解隱私法規要求,協助企業縮短從開發、測試到實際於市場運行的時間,同時參與監理沙盒的企業也會作為範例,藉此幫助其他開發類似產品或服務的公司。

我國資料保護監理沙盒芻議

我國目前於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與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的監理沙盒中,雖然對於資訊安全措施與個人資料保護等面向有相關規定,然而考量未來所面臨到個人資料創新利用的產業恐怕不會只侷限於金融科技或無人載具的創新,因此我國未來或許可考慮一個全面的資料保護監理沙盒,作為平衡產業創新與隱私保護的工具。

※歡迎按讚、追蹤還有分享喵喵科技法律隨筆的粉絲團!

※你可能會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1.揭開黑箱,說清楚講明白—可解釋性AI人工智慧
2.不如換AI當法官試試看?
3.投資個資保護的價值?
4.加拿大隱私專員辦公室提出AI監管方案
5.紐約SHIELD AC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